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,请知悉。
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,请知悉。
在抗日战争中,我党领导的部队主要负责敌后战场,国民党领导的部队负责的是正面战场,两支部队一起合作夹击日寇,最终才迎来胜利!其中,中央军是出了名的武器装备好、数量多,前期使用的据说都是清一色的德械武器。既然如此,为何蒋介石轻易不敢使用那24门榴弹炮呢?
展开剩余77%中央军用的真的都是德械武器?
到了“七七事变”这一年,也就是1937年,国民政府这儿的子弹共计5亿发、三种炮弹(克式野战炮炮弹、山野炮弹以及卜福式山炮弹)共计21万枚,满打满算,只够20个师用60天。也就是说,弹药这边就只能坚持3个月,而武器方面,其实也并不是“据说的清一色的德械武器”。
准确来说,他们向德、法以及意大利等国家都采购过相关武器,可无奈的是,还是买不到太多的重武器。在爆发全面抗战之前,只有第36、87以及88师等20个调整师才被装备上德式武器,关键还是少量的德式武器。
基本上,所有的师用的都是中正式步枪,机枪和迫击炮的话也基本是仿造的,比如:“二十四式”、捷克式以及二十式82毫米迫击炮(这里仿造的德国的81毫米迫击炮),也有个别团用的是哈衣哈75毫米步兵炮。
不过第87师、第88师是直属炮兵,他们用的是41式75毫米山炮,一个营配备12门;此外这两个师也分到战车防御炮,不过一个连就配备6门。第36师用的是六年式山炮和38式野战炮,而且这个师也没有战车防御炮。
总之复盘下来,只有教导总队才拥有部分德械,像这个总队的三个团(1、3和5)就各自拥有一个步兵炮连、一个平射炮连。前者是配备4~6门德制75毫米步兵炮加上4门德制37毫米高射炮,后者则是配备12门卜福斯M1930型75毫米山炮。
蒋介石为何不用24门榴弹炮?
实话实说,中央军的炮弹和重炮的数量都是远远低于日军的,所以装备整体是处于很下风的。根据相关资料,当时的中央直属炮兵旅、团数量包含了121门卜福斯 M1930 型 75 毫米山炮、60 门七七野战炮、72门克式 75 毫米山炮、72门38 式 75 毫米野战炮以及24门FH-18 32/L 150 毫米榴弹炮。
日军装备精良且每个师团都有一个野战炮兵联队,以常规标准来算,包含了12门105毫米榴弹炮和36门75毫米野战炮,这让人如何对抗?所以说,中央军的每一步也是充满鲜血的,而24门FH-18 32/L 150 毫米榴弹炮全部都上,也没什么大用,所以蒋介石才不敢轻易使用。
简单来说,大规模冲突中,用这个其实起不了什么作用,当然要是小规模的话,还是可以用的。这是一个原因,还有一个因素是国军重炮少,能节省下来就节省下来。再则,国军的打法基本也是游击战,所以这种方式也是无法压制日寇的。
还有最后一个原因,日本不缺重炮和炮弹,而且他们还有绝对的空中优势,所以老蒋不轻易用也是一种明智之举。从全局来说,我方在1938年得到过苏联的几批军火援助,不过很快就用完了。到了1939年,我军在炮兵力量方面是真的很弱,山炮和野战炮几乎都没有了,能用的几乎都是82毫米迫击炮。
国军这边哪怕是到了1945年,类似74军这样的王牌军队在炮兵力量方面也是非常弱的,更别提其他军队了。而日军就没有这种后顾之忧,他们只要侵占了一个地方,就会直接加强该地的炮兵力量,以达到永远占有的目的。
所以说,在这场战争中,我国的军事实力整体是真的比不过日本的,而对比国军,我军更是处在绝对的劣势。说到底,双方这场战都打得很艰难,但可以在这种情况下以弱胜强,只能说人定胜天!
参考资料:
1:澎湃新闻——抗战期间中日军队实力对比:武器装备差距惊人
参考资料:
1:澎湃新闻——抗战期间中日军队实力对比:武器装备差距惊人
发布于:重庆市七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